社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预防控制指导手册 (试行版)二
- 分类:最新公告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1-28 14:01
- 访问量:
【概要描述】社区发热病人集中留观点技术指南 一、集中留观场所的选择 发热病人观察点必须具备基本的生活设施(通风、有上下水及化粪池、保暖设施),配备必要的消毒剂和个人防护用品。确保观察对象每人一间房(最好有独立卫生间),减少观察对象之间的接触。建筑物与集中居民区相对隔离,距离50米以上。发热留观点最好与医疗机构较近,发热病人和密切接触者不能混合留置观察。 二、集中留观点管理人员配置 留观点要有乡镇、街道、社区政府安排的日常管理人员至少1名。医务人员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调配,原则上每个观察点按每50人配备1医(最好是全科医生或呼吸科医生)1护,能交接班,通过微信群等方式接受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学观察等指导。同时根据需要配备数名工作人员辅助完成相关工作。 三、留观点设备、器材配置 红外体温探测仪或体温计、听诊器、手消、环境消毒剂等。 四、发热病人管理 由社区网格搜索发现的发热病人,必须集中留观进行管理,辖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时安排对发热病人进行排查,可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感染的,应及时解除集中留观,可居家正常治疗。对拒绝隔离观察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4.1集中留观点发热病人应单间居住,观察期间,不得外出,限制新朋好友探视,非必要不串门,服从留观点工作人员的管理。 4.2限制发热病人活动区域,共享区域如活动场所、卫生间、餐厅等应开窗通风;有条件时可以加装静态空气消毒机。 4.3发热病人出隔离房间,需戴医用外科口罩。 4.4吃饭前、吃饭后、如厕后、进出隔离房间前后需洗手,或者手消毒(手部有明显污渍,先流动水洗手再进行手消毒)。 4.5咳嗽、打喷嚏时,需要佩戴医用口罩,或者用纸巾及弯曲的手肘掩护,咳嗽和打喷嚏后立即清洁双手。 4.6隔离的发热病人使用过的、废弃口罩放入黄色医疗废物袋中,集中回收后送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处置。 五、医学观察主要内容 5.1医学观察开始前,专业人员应口头或书面告知被观察对象采取医学观察的缘由、期限以及法律依据、内容和注意事项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临床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感染等信息,同时告知负责实施医学观察措施的医疗机构及其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5.2医学观察前由当地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等防控措施。 5.3留观患者必须建立健康卡,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并记录发热接触者的健康状况。对年老体弱者还应注意了解有无其他病症。 5.4医学观察期间,如果发热者出现病情加重的现象,应立即向当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同时立即送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采样和检测。 5.6留观者体温恢复正常后可解除留观,如病程进展需住院者应立即转定点医院。 六、留观点的日常消毒 留观点需对各类污染对象进行消毒处理,所用药品、剂量与方法如下: 6.1室内空气(包括隔离房间、走道及其他公共区域):首选加强通风,保证有充足的新风输入。必要时用2000mg/L~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或者3%过氧化氢,或者500mg/L~1000mg/L二氧化氯等消毒液,用超低容量喷雾器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喷雾量20~40ml/m3,关闭门窗封闭作用1~2h。 6.2物体表面(包括隔离房间、公共活动区域的桌面、台面、地面等):每天湿式清洁2次以上;每天一次消毒,用1000~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mg/L~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进行常量喷雾消毒,喷药量为100ml/m2-300ml/m2,以湿润不流水为准;或者用布巾擦拭,拖把拖地消毒,作用时间60min以上。消毒完毕后可以用清水冲洗,或清水湿布巾擦拭,以减轻对物体表面的腐蚀性。 6.3隔离者衣物等纺织品以热水清洗,不同隔离者衣物不得混同洗涤。 6.4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15-30min,也可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或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6.5观察对象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呕吐物:稀薄者,每1000ml可加漂白粉精25g,搅匀放置2h。尿液每1000ml加入漂白粉精2.5g混匀放置2h。成形粪便,1份粪便加10%漂白粉精乳剂2份(含有效氯5%),混匀后,作用2h。对厕所粪坑内的粪便可按粪便量的1/5加漂白粉精(使有效氯作用浓度为20000mg/L),搅匀加湿后作用12-24h。 6.6手卫生:用流动水洗手,或含乙醇手消毒剂等涂擦,作用1-3min。 6.7生活废水处理:参考《疫源地消毒总则》(GB19193-2015)中,”若污水已排放出去,应对污水沟进行分段截流加氯消毒,常用药物及浓度应根据污水有机物含量投加有效氯20-50mg/L的含氯消毒剂,作用1.5小时后,余氯应大于6.5mg/L。“ 在排向市政管网前,针对集中观察点建筑的污水处理池(化粪池)的第一格,进行投氯消毒处理。经检测余氯达标后再行排放。一般生活用建筑物设计上都配套有三格式化粪池。没有修建集中化粪池的集中观察点,在所在区域的污水处理站加大投氯消毒量,确保消毒后余氯达标。 七、工作人员及医务人员防护要求 7.1执行人员应进行一级防护(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工作服、护目镜、长袖橡胶手套、长筒胶鞋等);发现有凝似病人时,进行疫点消毒处理人员须进行二级防护(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护目镜、长袖橡胶手套、长筒胶鞋等)。 7.2做好常用消毒药品、器械和防护用品的储备与选用,所使用的消毒药品、器械应符合国家发布的相关卫生标准要求;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等应分别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9)、《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10)。 7.3加强现场消毒人员的培训,确保现场消毒人员能够正确进行个人防护、消毒剂配制、手卫生,规范开展消毒操作。 7.4消毒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并交由指定的有害废物焚烧处置中心作集中焚烧处置。 家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指引 一、家居环境 每天开窗通风,不能自然通风的可采用排气扇等机械通风;每天清洁家居,保持家居环境和物品清洁卫生。 二、个人卫生 (一)什么情况戴口罩:到医院必须戴口罩。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农贸市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戴口罩。 (二)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与别人谈话时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回家后请第一时间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或用含乙醇的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到医院回来尽量先洗澡,换洗衣物。 (三)尽量避免与活禽接触,不购买、宰杀、接触野生动物。 (四)注意咳嗽礼仪和手卫生。咳嗽、吐痰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或采用肘护,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餐前便后、擦眼睛前后、接触宠物或家禽后、接触病人前后等应及时洗手。 (五)毛巾采用一人一巾一用原则,使用后悬挂于通风干燥处。 (六)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垃圾桶,用过的纸巾、口罩等放置到加盖垃圾桶里,每天清理,清理时扎紧塑料袋口,再投放到分类垃圾桶里。 (七)若有发热、咳嗽、乏力等呼吸道症状,并且近期有与野生动物或发热咳嗽病人接触史,请戴上一次性医用口罩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日常清洁及预防性消毒 环境及物品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受到污染时随时进行清洁消毒。消毒方法如下: (一)餐饮具和茶具:首选物理消毒,煮沸15-30min,或按说明书使用高温消毒箱(柜)消毒;也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 (二)物体表面:对台面、门把手、电话机、开关、热水壶把手、洗手盆、坐便器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擦拭,作用30min,再用清水擦净。 (三)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用拖布湿式拖拭,作用30min,再用清水洗净。 (四)普通织物:对毛巾、衣物、被罩等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浸泡30min,再用清水漂洗干净。(注意:含氯消毒剂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或采用其它衣物消毒液按说明书使用。 四、常见消毒剂及配制使用 (一)有效氯浓度500mg/L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 1.使用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为1:100比例稀释; 2.消毒粉(有效氯含量12-13%,20克/包):1包消毒粉加4.8升水; 3.含氯泡腾片(有效氯含量480mg/片-580mg/片):1片溶于1升水。 (二)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 (三)其他消毒剂按产品标签标识以杀灭肠道致病菌的浓度进行配制和使用。 五、注意事项 (一)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时建议佩戴口罩和手套,儿童请勿触碰。 (二)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 公共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指引 一、预防控制措施 (一)保持公共场所内空气流通。保证空调系统或排气扇运转正常,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加强开窗通风换气。 (二)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三)公共场所进出口处和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洗手间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四)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加强清洗和消毒。 (五)加强宣传教育,设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防控知识宣传栏。利用各种显示屏宣传新型冠状病毒和冬春季传染病防控。 (六)建议在入口处使用快速红外体温探测仪对进入人员检测体温。 (七)在门口提供一次性口罩,供进入人员使用。 (八)公共场所工作人员要实行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不要带病上班,应主动戴上口罩到就近的定点救治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如果有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游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应主动告诉医生,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九)取消非必需的室内外群众性活动。 (十)限制人流密集、流动性大且通风不良的室内公共场所(如商场、影院、网吧、KTV等)开放。应做到以下几点: 1.进入人员要戴口罩,在门口提供一次性口罩。 2.在入口处使用快速红外体温探测仪。发现发热症状病人,如是14天内从疫区来鄂人员,给他戴上口罩,通知120急救车将病人转运到定点收治医院。如是其他地方的人员,劝导到就近发热门诊就诊。 3.严格执行网吧管理规定,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必要时控制网吧人员密度。 4.强制通风,开窗或使用排气扇换气。 5.每天使用消毒剂对物体表面(地面、桌椅、电脑键盘、鼠标、麦克风等人体常接触的物体)进行消毒。 二、日常清洁及预防性消毒 环境及物品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受到污染时随时进行清洁消毒。消毒方法如下: (一)物体表面:对台面、门把手、电话机、开关、热水壶把手、洗手盆、坐便器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擦拭,作用30min,再用清水擦净。 (二)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用拖布湿式拖拭,作用30min,再用清水洗净。 三、常见消毒剂及配制使用 (一)有效氯浓度500mg/L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 1.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为1:100比例稀释; 2.消毒粉(有效氯含量12-13%,20克/包):1包消毒粉加4.8升水; 3.含氯泡腾片(有效氯含量480mg/片-580mg/片):1片溶于1升水。 (二)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 (三)其他消毒剂按产品标签标识以杀灭肠道致病菌的浓度进行配制和使用。 四、注意事项 (一)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时建议佩戴口罩和手套,儿童请勿触碰。 (二)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
社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预防控制指导手册 (试行版)二
【概要描述】社区发热病人集中留观点技术指南 一、集中留观场所的选择 发热病人观察点必须具备基本的生活设施(通风、有上下水及化粪池、保暖设施),配备必要的消毒剂和个人防护用品。确保观察对象每人一间房(最好有独立卫生间),减少观察对象之间的接触。建筑物与集中居民区相对隔离,距离50米以上。发热留观点最好与医疗机构较近,发热病人和密切接触者不能混合留置观察。 二、集中留观点管理人员配置 留观点要有乡镇、街道、社区政府安排的日常管理人员至少1名。医务人员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调配,原则上每个观察点按每50人配备1医(最好是全科医生或呼吸科医生)1护,能交接班,通过微信群等方式接受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学观察等指导。同时根据需要配备数名工作人员辅助完成相关工作。 三、留观点设备、器材配置 红外体温探测仪或体温计、听诊器、手消、环境消毒剂等。 四、发热病人管理 由社区网格搜索发现的发热病人,必须集中留观进行管理,辖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时安排对发热病人进行排查,可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感染的,应及时解除集中留观,可居家正常治疗。对拒绝隔离观察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4.1集中留观点发热病人应单间居住,观察期间,不得外出,限制新朋好友探视,非必要不串门,服从留观点工作人员的管理。 4.2限制发热病人活动区域,共享区域如活动场所、卫生间、餐厅等应开窗通风;有条件时可以加装静态空气消毒机。 4.3发热病人出隔离房间,需戴医用外科口罩。 4.4吃饭前、吃饭后、如厕后、进出隔离房间前后需洗手,或者手消毒(手部有明显污渍,先流动水洗手再进行手消毒)。 4.5咳嗽、打喷嚏时,需要佩戴医用口罩,或者用纸巾及弯曲的手肘掩护,咳嗽和打喷嚏后立即清洁双手。 4.6隔离的发热病人使用过的、废弃口罩放入黄色医疗废物袋中,集中回收后送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处置。 五、医学观察主要内容 5.1医学观察开始前,专业人员应口头或书面告知被观察对象采取医学观察的缘由、期限以及法律依据、内容和注意事项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临床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感染等信息,同时告知负责实施医学观察措施的医疗机构及其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5.2医学观察前由当地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等防控措施。 5.3留观患者必须建立健康卡,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并记录发热接触者的健康状况。对年老体弱者还应注意了解有无其他病症。 5.4医学观察期间,如果发热者出现病情加重的现象,应立即向当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同时立即送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采样和检测。 5.6留观者体温恢复正常后可解除留观,如病程进展需住院者应立即转定点医院。 六、留观点的日常消毒 留观点需对各类污染对象进行消毒处理,所用药品、剂量与方法如下: 6.1室内空气(包括隔离房间、走道及其他公共区域):首选加强通风,保证有充足的新风输入。必要时用2000mg/L~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或者3%过氧化氢,或者500mg/L~1000mg/L二氧化氯等消毒液,用超低容量喷雾器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喷雾量20~40ml/m3,关闭门窗封闭作用1~2h。 6.2物体表面(包括隔离房间、公共活动区域的桌面、台面、地面等):每天湿式清洁2次以上;每天一次消毒,用1000~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mg/L~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进行常量喷雾消毒,喷药量为100ml/m2-300ml/m2,以湿润不流水为准;或者用布巾擦拭,拖把拖地消毒,作用时间60min以上。消毒完毕后可以用清水冲洗,或清水湿布巾擦拭,以减轻对物体表面的腐蚀性。 6.3隔离者衣物等纺织品以热水清洗,不同隔离者衣物不得混同洗涤。 6.4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15-30min,也可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或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6.5观察对象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呕吐物:稀薄者,每1000ml可加漂白粉精25g,搅匀放置2h。尿液每1000ml加入漂白粉精2.5g混匀放置2h。成形粪便,1份粪便加10%漂白粉精乳剂2份(含有效氯5%),混匀后,作用2h。对厕所粪坑内的粪便可按粪便量的1/5加漂白粉精(使有效氯作用浓度为20000mg/L),搅匀加湿后作用12-24h。 6.6手卫生:用流动水洗手,或含乙醇手消毒剂等涂擦,作用1-3min。 6.7生活废水处理:参考《疫源地消毒总则》(GB19193-2015)中,”若污水已排放出去,应对污水沟进行分段截流加氯消毒,常用药物及浓度应根据污水有机物含量投加有效氯20-50mg/L的含氯消毒剂,作用1.5小时后,余氯应大于6.5mg/L。“ 在排向市政管网前,针对集中观察点建筑的污水处理池(化粪池)的第一格,进行投氯消毒处理。经检测余氯达标后再行排放。一般生活用建筑物设计上都配套有三格式化粪池。没有修建集中化粪池的集中观察点,在所在区域的污水处理站加大投氯消毒量,确保消毒后余氯达标。 七、工作人员及医务人员防护要求 7.1执行人员应进行一级防护(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工作服、护目镜、长袖橡胶手套、长筒胶鞋等);发现有凝似病人时,进行疫点消毒处理人员须进行二级防护(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护目镜、长袖橡胶手套、长筒胶鞋等)。 7.2做好常用消毒药品、器械和防护用品的储备与选用,所使用的消毒药品、器械应符合国家发布的相关卫生标准要求;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等应分别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9)、《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10)。 7.3加强现场消毒人员的培训,确保现场消毒人员能够正确进行个人防护、消毒剂配制、手卫生,规范开展消毒操作。 7.4消毒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并交由指定的有害废物焚烧处置中心作集中焚烧处置。 家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指引 一、家居环境 每天开窗通风,不能自然通风的可采用排气扇等机械通风;每天清洁家居,保持家居环境和物品清洁卫生。 二、个人卫生 (一)什么情况戴口罩:到医院必须戴口罩。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农贸市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戴口罩。 (二)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与别人谈话时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回家后请第一时间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或用含乙醇的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到医院回来尽量先洗澡,换洗衣物。 (三)尽量避免与活禽接触,不购买、宰杀、接触野生动物。 (四)注意咳嗽礼仪和手卫生。咳嗽、吐痰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或采用肘护,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餐前便后、擦眼睛前后、接触宠物或家禽后、接触病人前后等应及时洗手。 (五)毛巾采用一人一巾一用原则,使用后悬挂于通风干燥处。 (六)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垃圾桶,用过的纸巾、口罩等放置到加盖垃圾桶里,每天清理,清理时扎紧塑料袋口,再投放到分类垃圾桶里。 (七)若有发热、咳嗽、乏力等呼吸道症状,并且近期有与野生动物或发热咳嗽病人接触史,请戴上一次性医用口罩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日常清洁及预防性消毒 环境及物品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受到污染时随时进行清洁消毒。消毒方法如下: (一)餐饮具和茶具:首选物理消毒,煮沸15-30min,或按说明书使用高温消毒箱(柜)消毒;也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 (二)物体表面:对台面、门把手、电话机、开关、热水壶把手、洗手盆、坐便器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擦拭,作用30min,再用清水擦净。 (三)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用拖布湿式拖拭,作用30min,再用清水洗净。 (四)普通织物:对毛巾、衣物、被罩等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浸泡30min,再用清水漂洗干净。(注意:含氯消毒剂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或采用其它衣物消毒液按说明书使用。 四、常见消毒剂及配制使用 (一)有效氯浓度500mg/L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 1.使用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为1:100比例稀释; 2.消毒粉(有效氯含量12-13%,20克/包):1包消毒粉加4.8升水; 3.含氯泡腾片(有效氯含量480mg/片-580mg/片):1片溶于1升水。 (二)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 (三)其他消毒剂按产品标签标识以杀灭肠道致病菌的浓度进行配制和使用。 五、注意事项 (一)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时建议佩戴口罩和手套,儿童请勿触碰。 (二)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 公共场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防控制指引 一、预防控制措施 (一)保持公共场所内空气流通。保证空调系统或排气扇运转正常,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加强开窗通风换气。 (二)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三)公共场所进出口处和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洗手间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四)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加强清洗和消毒。 (五)加强宣传教育,设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防控知识宣传栏。利用各种显示屏宣传新型冠状病毒和冬春季传染病防控。 (六)建议在入口处使用快速红外体温探测仪对进入人员检测体温。 (七)在门口提供一次性口罩,供进入人员使用。 (八)公共场所工作人员要实行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不要带病上班,应主动戴上口罩到就近的定点救治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如果有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游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应主动告诉医生,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九)取消非必需的室内外群众性活动。 (十)限制人流密集、流动性大且通风不良的室内公共场所(如商场、影院、网吧、KTV等)开放。应做到以下几点: 1.进入人员要戴口罩,在门口提供一次性口罩。 2.在入口处使用快速红外体温探测仪。发现发热症状病人,如是14天内从疫区来鄂人员,给他戴上口罩,通知120急救车将病人转运到定点收治医院。如是其他地方的人员,劝导到就近发热门诊就诊。 3.严格执行网吧管理规定,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必要时控制网吧人员密度。 4.强制通风,开窗或使用排气扇换气。 5.每天使用消毒剂对物体表面(地面、桌椅、电脑键盘、鼠标、麦克风等人体常接触的物体)进行消毒。 二、日常清洁及预防性消毒 环境及物品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受到污染时随时进行清洁消毒。消毒方法如下: (一)物体表面:对台面、门把手、电话机、开关、热水壶把手、洗手盆、坐便器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擦拭,作用30min,再用清水擦净。 (二)地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mg/L)用拖布湿式拖拭,作用30min,再用清水洗净。 三、常见消毒剂及配制使用 (一)有效氯浓度500mg/L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 1.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为1:100比例稀释; 2.消毒粉(有效氯含量12-13%,20克/包):1包消毒粉加4.8升水; 3.含氯泡腾片(有效氯含量480mg/片-580mg/片):1片溶于1升水。 (二)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 (三)其他消毒剂按产品标签标识以杀灭肠道致病菌的浓度进行配制和使用。 四、注意事项 (一)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时建议佩戴口罩和手套,儿童请勿触碰。 (二)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
- 分类:最新公告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1-28 14:01
- 访问量: